时间:2024/4/24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本文转自:紫牛新闻

国土埋忠骨,苍生勉英灵,人间又清明,心心长念念。清明节之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打造的《清明·读楹联祭英烈》H5交互小程序,今天正式上线。

策划:陈郁统筹:张可

文字:姜婧仪刘丽媛徐昇张可

制作:肖甜李子佳赵岑

江苏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目前公布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录中,全省共有14处,分别是:雨花台烈士陵园、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大丰烈士陵园、泰州烈士陵园、宿迁烈士陵园、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王杰烈士陵园、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抗日山烈士陵园、扬州革命烈士陵园、镇江市烈士陵园、杨根思烈士陵园、泗洪烈士陵园。

清明前夕,在各地退役军事务部门的帮助下,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到部分安葬在这些国家级烈士陵园中烈士的后人亲属,听他们讲述对烈士思念与红色家风的传承。

跨越74年才得以寻根先烈

“因为有像大伯这样的革命烈士,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不能忘记他们。”殷火根是安葬在盐城大丰烈士陵园的革命烈士殷德林的侄子,他通过赓续弘扬红色家风的方式缅怀先人,同时教育和培养好下一代。

年殷德林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富山乡富山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参加新四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营、团特派员,旅政治部保卫科科长,苏中军区保安处处长和特务二团副团长兼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年9月13日,新四军苏中军区特务四团和四分区特务二团攻打盘踞在大中镇境内的伪军,殷德林配合团长刘春山冲过敌人封火线,接近胜利时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4岁。

殷德林牺牲多年,家人们一直在寻找他的烈士墓。年5月,殷火根将伯父殷德林参军经过和照片发到家乡网站上,被盐城市大丰区烈士陵园网站搜索到,双方资料一对照,与殷火根寻亲的资料完全吻合。同年7月,全家人驱车10个多小时、辗转多公里赶至大丰区烈士陵园,祭拜革命烈士殷德林,圆了殷家74年的寻根梦。

“在大丰烈士纪念馆内,我们了解到伯父这一生的英雄事迹和功绩,感到非常骄傲。”殷火根表示,革命先烈用生命为后人打下的江山,后人必须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

大山里找到太爷爷的故居,他的精神将代代传承

“讲贡献、能吃苦、淡名利”是符先荣的家风,他是符竹庭烈士的玄孙。符竹庭是江西广昌县头陂镇人,年出生,年参加了游击队,年参加了工农红军,曾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政委,滨海区政委,年11月26日,在滨海军区机关驻地——赣榆县西北的黑林镇富林村(具体为马旦头村)遭遇日军,不幸身负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31岁,牺牲时任八路军滨海军区政治委员。他安葬于连云港赣榆抗日山烈士陵园。

符先荣曾去过符竹庭故居,“真的就在大山里,现在是无法想象的,要走好几个小时才能到达。”对此,符先荣感叹,“先烈符竹庭在15岁的时候就从大山里走路出来,加入游击队,这种坚韧和魄力令人佩服。”

而在符先荣的记忆里,初中就读的头陂镇中学旁边就有符竹庭烈士雕塑和符竹庭烈士纪念亭,每当看到先人的雕像,符先荣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带来的更多是使命感和责任感。

“每年清明前后,都会和家人去连云港抗日山烈士陵园祭拜先烈符竹庭。符先荣说,等疫情结束后,再和家人过去。今年,他和家人通过云祭扫的方式缅怀先烈,学习和传承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创作楹联的过程,就是一次爱国主义、革命精神的洗礼

“蜀冈擎帜,一片丹心传后辈;江水扬帆,千秋正气化新图。”这是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扬州楹联研究会会长曹永森本次为扬州烈士陵园撰写的楹联。“我脑海里一下子就涌现出蜀冈、擎帜、一片丹心、千秋正气等词语,于是一蹴而就写下楹联。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扬州蜀冈之上,故云‘蜀冈擎帜’;蜀冈之南,旧为长江故道,现为扬州城区,故云‘江水扬帆’。”曹永森谈到创作灵感解释道,写楹联要切题,也就是切人、切时、切景、切事、切情。扬州革命烈士陵园里的烈士事迹陈列馆,陈列了数百位烈士的生平史料和遗物,其中不乏为民族解放事业血洒异地的扬州籍先辈,他们是古城扬州的骄傲。对扬州人来说,扬州革命烈士陵园就是蜀冈之上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

曹永森说,楹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往年清明节前夕,江苏省楹联研究会的很多会员都会认真创作,用笔、用情缅怀先烈,表达深深的崇敬之情。今年清明节,受疫情影响,广大群众虽然不能亲身到烈士陵园凭吊,但可以通过楹联、云祭扫等创新方式,既深切缅怀英烈,又能把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这活动太有意义了,我要为扬子晚报点赞!”

“今年清明,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我们又精心组织全省知名联家为江苏大地上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撰写楹联。”江苏省楹联研究会会长周游告诉记者,研究会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楹联文化,经常用楹联形式歌颂各行各业先进人物、英雄模范。此次创作的楹联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饱含着深情,既缅怀先烈、寄托哀思,又在致敬英雄、弘扬英烈精神中,更让我们铭记历史,牢记担当,传承红色精神,从而凝聚奋进力量。对楹联家本身而言,也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精神洗礼。

数易其稿精心创作,用书法艺术缅怀烈士是一种荣誉

“扬子晚报这一活动非常好,疫情特殊时期,它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让我们能够以楹联、书法这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式表达对英烈的缅怀祭奠。”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李双阳说,祭奠英烈这一活动是非常庄重的,因此他在为雨花台烈士陵园撰写楹联时,选择书体时特别选择了庄重的隶书。

李双阳还告诉记者,全省有青年书法作者上千名,本次活动得到了书法作者们的积极回应,最终选择的14名作者都是擅长写楹联且书法艺术水准较高的。为了写好祭奠英烈的楹联,很多书法作者数易其稿,还有作者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向他请教、反复调整。

“大家都感觉能够参与其中是一种荣誉。”李双阳说,所有人都抱着一种非常郑重而虔诚的态度来创作这次的作品。他还表示,希望以后每年都能举行类似的活动,让书法作者们以自己的形式,寄情于笔墨,表达敬仰、寄托哀思。

1.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

谁抛热血头颅,树起丰碑召信仰;

我沐清明花雨,长成翠柏护忠魂。

撰联:谷万祥江苏省楹联研究会驻会名誉副会长

书法:李双阳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雨花台是全国革命烈士牺牲最多的地方。英烈们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取了人民的解放、共和国的诞生。那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如旗帜、是丰碑,召唤着后来人永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每当清明时节,沐浴着缤纷花雨,人们来这里凭吊,总是怀着一种不变的崇敬之情。那一组烈士群雕,巍然屹立,目光如炬。我们将学习雨花英烈的精神和气节,像山岗上那青翠欲滴的苍松翠柏,始终守护着他们的忠魂。让我们继承他们的未竟事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奋发进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谷万祥

2.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

豪情贯斗牛,弥天烽火销兵气;

鲜血凝淮海,战地花环缅烈英。

撰联:袁裕陵江苏省楹联研究会驻会名誉副会长、南京楹联家协会主席

书法:刘元堂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淮海战役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最多、政治影响最大、作战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此联上联意为解放军将士满怀革命激情,豪气冲天地投入战斗,经过了70天的苦斗,取得了战役的胜利,达到了以战止战的目的,从而销去了战争的气氛。下联意为那些在战争中奋勇献身的烈士,他们的一腔热血,永远凝聚在淮海战地,今天我们来到肃穆庄严的纪念塔前,献上用松柏和花枝装饰的花环,寄托我们无尽的哀思!——袁裕陵

3.王杰烈士陵园

王杰烈士陵园

三秒永恒,已谱青春成壮曲;

百年交汇,更随时代矗丰碑。

撰联:魏艳鸣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

书法:郭洪豹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行草委员会委员

青春、英勇、“两不怕”……写这副对联时,王杰形象越发清晰地浮现出来。半个多世纪前,是一个叫王杰的青年战士,伴随着即将爆炸的炸药包,纵身一跃!仅仅两三秒,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从此,他的青春定格在23岁,生命永远留在了淮海大地!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将青春谱成了一曲慷慨的壮歌,他成为那个年代人们心中一座永恒的丰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王杰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绽放出新时代的光芒,也高高矗立成新时代的丰碑。以楹联形式送上缅怀和致敬,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名字,记住这个精神,一路前行,以奋进之笔,沿途书写壮丽!——魏艳鸣

4.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淮海战役碾庄圩战斗纪念馆

淮海鏖兵,陵园再现当年景;

英灵永驻,青史应铭不世功。

撰联:张亦伟徐州市楹联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书法:付登松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

淮海战役碾庄战斗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江苏省邳州市,安葬着在碾庄战斗中牺牲的数千名烈士。其主要组成部分有:陈列馆、纪念碑、粟裕广场、烈士公墓区、兵器广场、黄百韬指挥所、黄百韬击毙处等。碾庄战斗是淮海战役的组成部分,是解放战争中伤亡最严重的一次战斗。战斗的结果是全歼黄百韬一个兵团、五个军部、十个整师共计十万余人,取得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胜利。上联写实,下联写意,全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再现了这场惨烈的战斗,讴歌了革命烈士的丰功伟绩。——张亦伟

5.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血染镰锤,暗夜擎灯传马列;

颅撑社稷,刑台播火唤工农。

撰联:马士勇常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常州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

书法:宋志伟江宁区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也称“常州三杰纪念馆”,主题为纪念党的早期领导人、常州籍革命烈士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常州三杰,均为我党的早期领导人,并为中国革命的胜利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该联意在歌颂他们为了党的创建和民族解放事业,面对敌人的屠刀威武不屈慷慨就义的大无畏精神,传播革命火种、唤醒工农大众的革命者风范。——马士勇

6.抗日山烈士陵园

抗日山烈士陵园

码终泛绿,拜山先仰琉璃塔;

山渐飘红,持码更思人杰魂。

撰联:陶兴亚连云港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

书法:张星星江东书画院院长

依山碑塔在春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花儿也在春风的呼唤中斑斓成画。青山不语,英魂长存!那时的抗战和今日的抗“疫”胜利,也许,正是中华儿女骨子里迎难而上,大无畏精神的写照!今天,用我手中的笔,为英烈们书写不朽,为英雄们书写赞歌!——陶兴亚

7.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

虎岁祭刘庄,一瓣心香思虎旅;

神州圆梦想,三通鼙鼓展神威。

撰联:荀德麟淮安市诗词学会会长

书法:陈克年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年3月18日,新四军刘老庄连82位指战员,在淮阴县刘老庄与上千名日伪军遭遇,激战竟日,让敌人丢下多具尸体后,全部壮烈牺牲,不愧是勇猛善战的红军连。在虎年的清明节,我们吊唁虎旅,决心继承和发扬英烈们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拼搏。以三通击鼓的决战气概严阵以待,展示神威,以告慰刘老庄八十二位英烈在天之灵。——荀德麟

8.大丰烈士陵园

大丰烈士陵园

浩气长存,忆忠骨埋、碧血洒;

金瓯永固,欣雄狮起、巨龙腾。

撰联:薛太纯盐城市诗词学会楹联委员会副主任

书法:汤晓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联回顾英雄们征战沙场的壮烈场面,以歌颂其丰功伟绩。浩气,指刚强正直之气。忠骨,指忠烈者的遗骨。碧血,指为正义死难而流的血。下联歌颂祖国的江山稳固,事业繁荣,以告慰英灵。金瓯,比喻国土完整巩固。“雄狮起”“巨龙腾”皆比喻中华人民共和国迅猛发展,日益壮大,已经跻身世界强国之列。——薛太纯

9.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扬州革命烈士陵园

蜀冈擎帜,一片丹心传后辈;

江水扬帆,千秋正气化新图。

撰联:曹永森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扬州市楹联研究会会长

书法:冯错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因烈士陵园位于扬州蜀冈之上,故而联句云“蜀冈擎帜”。蜀冈之南,旧为长江故道,现为扬州城区,象征着扬州在烈士精神的指引下,正在乘风破浪,扬帆远航,故云“江水扬帆”。“一片丹心传后辈”和“千秋正气化新图”句,是赞颂烈士精神代代相传,革命事业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巨大成就。——曹永森

10.镇江市烈士陵园

镇江市烈士陵园

碧血丹心,忠魂永驻大江畔;

柔情铁骨,浩气长存北固巅。

撰联:蒋光年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镇江市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

书法:秦临安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篆隶委员会委员

北固山烈士陵园位于北固山前峰,当年是国民党杀害共产党人的刑场,素有“小雨花台”之称。此联“碧血丹心”和“柔情铁骨”采用本句自对的联律,富有共性。用“大江畔”对“北固巅”具有个性,特指陵园所处地理位置。楹联创作需切时切景,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做到雅俗共赏方为好联。——蒋光年

11.杨根思烈士陵园

杨根思烈士陵园

舍身歼敌,血染长津神鬼泣;

为国尽忠,名垂千古子孙崇!

撰联:赵天林泰州市诗词楹联协会副会长、泰兴市诗词楹联协会主席

书法:黄象明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我为自己是英雄故乡的一员而倍感骄傲和自豪!我多次去杨根思烈士陵园凭吊学习,深深被杨根思烈士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粉身碎骨的家国情怀及“三个不相信"的英雄精神所震撼!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情不自禁写下了这副短联,意在表达对英雄的崇高礼赞,对烈士的深切缅怀和浓浓哀思!更希望今人共同维承和发扬烈士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再创新的辉煌!——赵天林

12.泰州烈士陵园

泰州烈士陵园

赴义勇捐躯,风云势合江淮海;

兴邦争报国,肝胆光昭天地人。

撰联:曹茂良泰州市诗词楹联协会会长

书法:荀海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上联紧扣泰州历史风云予以概括,下联表达英雄精神深远的时代影响。泰州,古称海陵,地处长江尾闾、淮河下游、大海之滨,江、淮、海三水在此汇聚激荡,造就了泰州的沧海桑田,成就了泰州的繁华昌盛,也铸就了泰州人永不退缩的斗争精神。革命先烈的浩然之气长存天地,英雄精神世代相传,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一代又一代泰州人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曹茂良

13.泗洪烈士陵园

泗洪烈士陵园

慨湿地之都,至今未泯英雄气;

欣安魂之所,随处长开奋进花。

撰联:庄德同宿迁市楹联学会副会长

书法:任东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活动策划与事业发展委员会委员

彭雪枫将军领导的淮北三十三天反扫荡,堪称经典,彪炳军史。浴血奋战朱家岗,惊天地泣鬼神。这些事迹八十年了仍在泗洪大地流传。真是:“至今未泯英雄气。”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精神,这是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值得欣慰的是,这批先烈安息之地的泗洪人民正在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以活力泗洪告慰英灵,故有“随处长开奋进花”的下联。——庄德同

14.宿迁烈士陵园

宿迁烈士陵园

忆宿北烽烟,鲜血凝于泥土;

入马陵简策,英名镌在民心。

撰联:高树军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宿迁市楹联学会会长

书法:陈鹏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开篇一个“忆”,让时间倒流,“烽烟”一词形象地说明了那段历史的时代特征。下联“入”字概括了历史事件的结果,说明了烈士用鲜血铸就的历史价值。“鲜血凝于泥土”是因,“英名镌在民心”是果。烈士的丰功伟绩,不但载入史册,而且铭刻在人民的心中,这就是这副对联的思想价值。联中“宿北”“马陵”两个特定词语,既告知了“宿迁烈士陵园”的地理位置,也揭示了陈毅元帅为烈士纪念塔题词的历史内涵。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huaiyinzx.com/hyxzp/17310.html
------分隔线----------------------------